跳转至

动力学模型

动力学模型

晾衣绳模型

等腰三角形、晾衣杆问题,特征为动滑轮通过刚性轻绳固定,有公式:

\[ F=\dfrac{G}{2\cos\theta} \]

特征;\(F\) 仅与 \(\theta\) 有关,上下移动绳子端点力不变,端点水平靠近拉力下降、远离拉力上升。

物体的平衡可以分为稳定平衡、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三种。

弹簧突变

因为弹簧的弹力无法突变,因此我们:

  1. 受力分析初状态,得出弹簧弹力。

  2. 把弹簧弹力当做外力,重新受力分析。

沿绳方向速度、受力大小一定相等。

斜面模型

斜面模型「物体是否会下滑」,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 \(\theta\)

受力分析,得 \(G_x=mg\sin\theta\)\(f=\mu mg\cos\theta\)

  • 若物体下滑:\(G_x>f \Rightarrow G_x/f>1 \Rightarrow \tan\theta/\mu>1 \Rightarrow \tan\theta>\mu\)
  • 同理,若物体静止不动,\(G_x\le f \Rightarrow \tan\theta\le\mu\)

即,若 \(\tan\theta>\mu\),物体会下滑。

同时也可以根据此探究动摩擦因数 \(\mu=\arctan\theta\)

直角劈模型

注意物体的位置应该在惯性系中表示,否则应用牛顿定律会产生麻烦。

根据已知常量列出方程,例如绳长不变,绳子切面速度相同,以及对应的加速度关系。

典例是直角劈模型,有 \(\theta\) 角度的直角劈,一木块放在上面,则:

直角劈模型

其中 \(V\)\(A\) 为劈的速度和加速度,\(x\) 为木块相对参考系的水平位移,\(X\) 为木块相对参考系的水平位移,\((h-y)\) 为木块滑下的竖直高度:

\[ \begin{aligned} (x-X)=(h-y)\cot\theta\\ v_x-V=-v_y\cot\theta\\ a_x-A=-a_y\cot\theta \end{aligned} \]

上式从上到下,实为对方程两边做一次时间变化率,常数项忽略,常数系数不变。

注意:约束方程与作用力无关,各接触面有无摩擦不影响约束方程。

狭义连接体模型

整体法可求得加速度。

隔离法可求得压力/绳子拉力,也可以整体一部分物体。

如果绳子是弯的,那么直接两次隔离把力约掉算加速度。

可以得出,绳子拉力与斜面夹角、摩擦因数均无关:

\[ T=\dfrac{m_1}{m_1+m_2}F \]

这个公式可以成为连接体的质量分配原则,其中 \(1\) 是绳子没有直接拉着的那个物体。

推广:如果两个物体两侧分别拉着(\(F_1\) 拉质量为 \(m_1\) 的物体,\(F_2\) 对于 \(m_2\)):

\[ T=\dfrac{F_1m_2+F_2m_1}{m_1+m_2} \]

即总是一个力乘上没有直接连接的物体。

等时圆模型

alt text

质点自半径为 \(R\) 的空心球(对于平面而言是圆环)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无摩擦地沿任一弦下滑至球面(或圆环),所需时间相等,且等于:

\[ \sqrt{\dfrac{4R}{g}} \]

证明:

设下滑的弦与法线的夹角为 \(\beta\),则弦长:

\[ l=2R\cos\beta \]

沿弦方向加速度为:

\[ a=g\cos\beta \]

列运动学方程:

\[ \begin{aligned} l&=\dfrac{1}{2}at^2\\ 2R\cos\beta&=\dfrac{1}{2}(g\cos\beta)t^2 \end{aligned} \]

易得 \(t\)\(\beta\) 无关,且:

\[ t=\sqrt{\dfrac{4R}{g}} \]

经典例题:

一小球从角度为 \(\alpha\) 的斜面上某一点的上方 \(l\) 处沿某一直线无摩擦的滑下,问落到斜面上的最短时间。

由上面的结论,最佳下落线与法线的夹角 \(\theta=\alpha/2\)

易知,该圆的直径(\(Q\) 为圆与斜面的切点,\(H\) 为最高点到斜面的垂足):

\[ 2R=\dfrac{OQ}{\cos\theta}=\dfrac{OH}{\cos^2\theta}=\dfrac{l\cos\alpha}{\cos^2(\alpha/2)} \]

则:

\[ R=\dfrac{l\cos\alpha}{1+\cos\alpha} \]

则最短时间:

\[ t=\sqrt{\dfrac{4R}{g}}=2\sqrt{\dfrac{l\cos\alpha}{g(1+\cos\alpha)}} \]

等时圆的构造:

设定一点为最高点或最低点即可,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距离圆心的距离。

最速降线问题

在平面内,\(B\) 点在 \(A\) 右下,自 \(A\) 静止释放一个小球,运动到 \(B\) 点的最短时间。

伯努利(哥哥和弟弟分别)证明了最速降线是一条摆线。

传送带和板块模型

例题1:质量为 \(2\text{kg}\) 的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,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\(37^\circ\),求木块的加速度。

列式:

\[ \begin{cases} F_r&=ma\\ F_r&=G\sin37^\circ\\ G&=mg\\ m&=2\text{kg} \end{cases} \]

解得:

\[ \begin{cases} m&=2&\text{kg}\\ G&=20&\text{N}\\ F_r&=12&\text{N}\\ a&=6&\text{m/s}^2\\ \end{cases} \]

所以,加速度为 \(6\text{m/s}^2\),方向沿斜面向下。

例题2:质量为 \(2\text{kg}\) 的物体沿斜面下滑,斜面的摩擦因数为 \(0.2\),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\(37^\circ\),求木块的加速度。

列式:

\[ \begin{cases} F_r&=ma\\ F_r&=G\sin37^\circ-f\\ f&=\mu N\\ N&=G\cos37^\circ\\ G&=mg\\ m&=2\text{kg} \end{cases} \]

解得:

\[ \begin{cases} m&=2&\text{kg}\\ G&=20&\text{N}\\ N&=16&\text{N}\\ f&=3.2&\text{N}\\ F_r&=8.8&\text{N}\\ a&=4.4&\text{m/s}^2\\ \end{cases} \]

所以,加速度为 \(4.4\text{m/s}^2\),方向沿斜面向下。

例题3:质量为 \(2\text{kg}\)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的 \(A\) 处,\(AB\) 间距 \(L=20\text{m}\),如图:

\[ \begin{matrix} \underline{\kern{1em}\Box\kern{7em}\Box\kern{1em}}\\[-0.8em] \cdot\kern{7.5em}\cdot\\[-0.4em] {\small{A}}\kern{7em}{\small{B}} \end{matrix} \]

现用大小为 \(30\text{N}\) 的力,沿水平方向拉物体,\(2\text{s}\) 后到达 \(B\) 处。

求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因数 \(\mu\)

解:

对物体 \(A\) 受力分析:

\[ \begin{cases} F_r&=F-f\\ N&=G \end{cases} \]

展开:

\[ \begin{cases} ma&=F-\mu N\\ N&=mg \end{cases} \]

得到方程组:

\[ \begin{cases} x&=\dfrac{1}{2}at^2\\ ma&=F-\mu mg \end{cases} \]

代数,得:

\[ \begin{cases} 20\text{m}&=\dfrac{1}{2}a\cdot(2\text{s})^2\\ 2\text{kg}\cdot a&=30\text{N}-\mu\cdot20\text{N} \end{cases} \]

解得:

\[ \begin{cases} a&=10\text{m/s}^2\\ \mu&=0.5 \end{cases} \]

\(\mu=0.5\)

传送带模型

加速度:

\[ a=g\sin\theta\pm\mu g\cos\theta \]

表示重力下滑分量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。

假设可以共速静止,比较 \(\tan\theta\)\(\mu\)

判断共速时的位与和传送带长度之间的关系。

善用 \(v-t\) 图像。

一板一物模型

地面光滑:

  • 木板有初速度。

  • 木板无初速度。

地面不光滑:

  • 木板有初速度。

  • 木板无初速度。

详见 TC 课件 内容。

叠加体相对静止

广义连接体,指不用绳子连接的连接体,常见的有用静摩擦力、刚体弹力提供的。

叠加体相对静止,可以看为是由摩擦力提供拉力的连接体模型,因此下面的步骤也非常相似。

整体法可求得加速度。

隔离法可求得摩擦力,也可以整体一部分物体。

可以得出,摩擦力与斜面夹角无关,与摩擦因数有关:

\[ f=\dfrac{m_1}{m_1+m_2}F-\mu mg\cos\theta \]

若斜面是水平面(\(\theta=0\)),那么 \(\cos\theta=1\)

\[ f=\dfrac{m_1}{m_1+m_2}F-\mu mg \]

同样也类似质量分配原则,其中 \(1\) 是力没有直接作用在的那个物体。

叠加体相对滑动

  1. 找到不受外力的物体,即可能会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,
  2. 隔离法,求出这个物体的最大加速度,
  3. 整体法,求出最大的外力大小。

形式一:拉着下面的 \(M\) 走,其上表面 \(\mu_1\)、下表面 \(\mu_2\)

\[ F=(m+M)(\mu_1+\mu_2+\tan\theta)g\cdot\cos\theta \]

若斜面是水平面(\(\theta=0\)),那么 \(\cos\theta=1,\tan\theta=0\)

\[ F=(m+M)(\mu_1+\mu_2)g \]

形式二:拉着上面的 \(m\) 走,其下 \(M\) 上表面 \(\mu_1\)、下表面 \(\mu_2\)

\[ F=\dfrac{m}{M}(m+M)(\mu_1-\mu_2)g\cdot\cos\theta \]

若斜面是水平面(\(\theta=0\)),那么 \(\cos\theta=1\)

\[ F=\dfrac{m}{M}(m+M)(\mu_1-\mu_2)g \]

注意此形式下,需要上物体能拉动下物体,拉不动的话就更简单了。

启动模型

解题方法

对(物体),做(运动段),如图(受力分析),列(平衡/牛二)。

\[ \begin{aligned} F_{\text{合}}=ma&=F-f\\ F&=\frac{P}{v} \end{aligned} \]

得出(一定要受力分析):

\[ \begin{aligned} F&=f+ma\\ ma&=\frac{P}{v}-f \end{aligned} \]

恒定功率启动

随着汽车的加速,

  1. \(v\) 增大,\(P\) 不变,\(F\) 减小,\(F_r\) 减小;
  2. \(m\) 不变,\(a\) 减小,\(v\) 变化放缓。
  3. 直至 \(F=f\),汽车匀速运动。

即汽车加速到一定程度后,汽车将保持匀速运动。

恒定加速度启动

按照时间顺序:

  1. \(a\) 不变,\(m\) 不变,\(f\) 不变,\(F\) 不变;
  2. \(v\) 增大,\(P\) 增大,汽车持续增速;
  3. 汽车增速到一定程度后,\(P\) 无法继续增大:
  4. 此时 \(P\) 恒定,故进行恒定功率启动式的加速。

做题思路

  1. 对匀速运动状态分析:平衡 \(F=f\)
  2. 对匀加速末状态分析:牛二 \(ma=P/v-f\)
  3. 对加速阶段状态分析:牛二 \(ma=P/v-f\)

F-1/v 图像

按照时间,从右往左,因为汽车速度增大,倒数减小。

  • 牵引力为水平直线的:匀加速运动。
  • 牵引力逐渐下降的:加速度逐渐减小。
  • 牵引力端点位置:最终状态匀速直线运动。

做题方法:同上,一定要分析的是拐点和端点处的受力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