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合与逻辑¶
基础知识¶
集合的定义¶
集合:
-
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⼀起就形成⼀个集合(简称集)。
-
元素: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。
集合的三要素:
-
确定性:集合内的元素是可以被确定的。
-
互异性:集合内的各元素都是唯⼀不重复的。
-
⽆序性:集合内的各元素的顺序是没有限制的。
子集与空集:
-
子集:\(A \subseteq B\) 或 \(B \supseteq A\),表示 \(A\) 中的任意元素都属于 \(B\)
\(A \subseteq A, \varnothing \subseteq A\)
\(A \subseteq B\) 且 \(B \subseteq C \implies A \subseteq C\)
\(A \subseteq B\) 且 \(B \subseteq A \implies A=B\)
-
真子集:\(A \subsetneqq B\) 或 \(B \supsetneqq A\),表示 \(A \subseteq B\) 且 \(B\)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 \(A\)
\(A \subsetneqq B\) 且 \(B \subsetneqq C \implies A \subsetneqq C\)
-
空集(\(\varnothing\))是任何集合的子集,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。
-
有 \(n\) 个元素的集合,有 \(2^n\) 个子集,\(2^n-1\) 个真子集,\(2^n-1\) 个非空子集,\(2^n-2\) 个非空真子集。
-
空集只有一个子集,没有真子集、非空子集、非空真子集。
集合的表示:
-
列举法:\(\{a,b\}\)(\(a\neq b\))。
-
描述法:\(\{x\mid x=f(t), p(t)\}\)。
-
符号法:\(\R\) 实数集,\(\C\) 复数集,\(\Q\) 有理数集,\(\N\) 自然数集,\(\Z\) 整数集,\(\P\) 质数集。右上角加星号(\(*\))表示去零,右下角加正、负号表示取正、负。
-
图示法:Venn(维恩)图。
集合的运算¶
表示某一元素属于某个集合时,用 \(\in\),例如 \(1 \in \{1, 2, 3\}\)。若不属于则用 \(\notin\)。
-
并集:\(A = \{2, 3, 4\}, B = \{1, 2, 3\}, A \cup B = \{1, 2, 3, 4\}\)。
-
交集:\(A = \{2, 3, 4\}, B = \{1, 2, 3\}, A \cap B = \{2, 3\}\)。
-
补集:\(U = \{1, 2, 3\}, A \subseteq U\), 若 \(A = \{1\}\), 则 \(\complement_U A = \{2, 3\}\)。
交换律:
结合律:
分配对偶律:
德摩根定律:
推广到多个集合中:
容斥原理:
等价转化:
命题与量词¶
命题:
-
原命题:若 \(p\) 则 \(q\)。
-
逆命题:若 \(q\) 则 \(p\)。
-
否命题:若非 \(p\) 则非 \(q\)。
-
逆否命题:若非 \(q\) 则非 \(p\)。
容易知道,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,互为充要条件。
| 量词 | 命题 | 否命题 |
|---|---|---|
| 全称量词 | \(\forall x\in M,p(x)\) | \(\exist x\in M,\neg p(x)\) |
| 存在量词 | \(\exist x\in M,p(x)\) | \(\forall x\in M,\neg p(x)\) |
博弈论¶
组合游戏¶
定义如下:
-
有两个参与者(称为游戏者);
-
游戏规则规定了玩家可以做出的决策集合(通常是有限的);
-
游戏者轮流决策,决策时双方均知道游戏的完整信息;
-
当游戏者无法做出决策时,游戏结束;
-
游戏总有一个有限的结局,若不存在,则称为平局(Draw)。
注意我们还有一些更严格的定义,
-
游戏不允许存在任何随机运动,例如掷骰子或发牌(针对扑克等);
-
游戏不允许任何同时决策或隐藏移动(针对剪刀石头布等);
-
游戏不允许在有限决策中存在平局(这排除了井字棋)。
公平组合游戏¶
双方在某一确定状态可以做出的决策集合只与当前状态无关,与游戏者无关。
也可以表述为,在任意状态,双方可以做出的决策集合是相同的。
非公平组合游戏¶
游戏者在某一状态可以做出的决策集合与游戏者有关。
例如围棋、国际象棋等,因为双方均不能使用对方的棋子。
反常游戏¶
一般来说,游戏为最后一个决策者获胜。
反常游戏指的是,最后无法决策的一方获胜。
反常游戏的规则被称为反常规则(Misère Play Rule)。
P/N-Position¶
此处仅考虑非反常游戏,定义,
-
P-Position:上一位玩家必胜(Previous player);
-
N-Position:下一位玩家必胜(Next player)。
注意我们所谓上下,指的是当前局面(the player who just moved)。
我们再看一个英文定义,
-
P-position: The Previous player has a winning strategy
-
N-position: The Next player has a winning strategy.
容易发现,上文所谓必胜,其实指的是存在有一个使其获胜的策略。
按照一般中文环境的术语就是,
-
我们称一游戏者的 N 状态为她决策前的局面为她的必胜状态(她马上就要决策);
-
我们称一游戏者的 P 状态为她决策前的局面为她的必败状态(决策点已经转移)。
由此,可以引出先手必胜和先手必败的定义。
特殊的,我们称最后无法进行任何决策的状态为 T-Position(Terminal Position),
-
每一个 T-Position 都是 P-Position;
-
每一个 N-Position 都有至少一种决策转移到 P-Position;
-
每一个 P-Position 都只能转移到 N-Position。
反过来也可以作为判定,
-
可以转移到 P-Position 的都是 N-Position;
-
所有转移都为 N-Position 才是 P-Position。
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判断所有状态 N/P 的方法:
-
直接定义 T-Position 为 P-Position;
-
每一个可以转移到 P-Position 的都定义为 N-Position;
-
当且仅当一个状态的每一个转移都为 N-Position,我们定义它为 P-Position。
TO BE DONE¶
https://web.mit.edu/sp.268/www/nim.pdf
https://www.cs.cmu.edu/afs/cs/academic/class/15859-s05/www/ferguson/comb.pdf
http://www.maths.liv.ac.uk/~mathsclub/talks/20220226/talk1/NIM.pdf
https://assets.hkoi.org/training2021/game-theory.pdf
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article/nhpwudt7
https://oi-wiki.org/math/game-theory/impartial-gam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