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磁感应¶
磁场¶
磁场的通量¶
为了形象地描绘磁场的方向和强弱,与电场线类似,可以绘制磁场线即磁感应线,简称磁感线。一方面,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 \(B\) 的方向一致;另一方面,为了比较 \(B\) 的大小,使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数目与 \(B\) 的大小成正比,即 \(B\) 较大处磁感线密集,\(B\) 较小处稀疏。
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,人们还引入一个叫做磁通量的物理量。设在磁感应强度为 \(B\) 的匀强磁场中或在一个非匀强磁场中可以视为匀强的小区域中,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,面积为 \(S\),则 \(B\) 和 \(S\) 的乘积就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,简称磁通。用字母 \(\Phi\) 表示,即:
如果磁场方向不与我们研究的平面垂直,而是有一个夹角 \(\alpha\),我们可用这个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 \(S'\) 与 \(B\) 的乘积表示磁通量,即:
在国际单位制中,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,符号是 \(\text{Wb}\),\(1\,\text{Wb} = 1\,\text{T}\cdot\text{m}^2\)。
特别强调:虽然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,这里符号并非矢量中的方向的意思,而代表穿入或穿出,规定一个方向为正,正负可以相互抵消。
例题:如图所示,套在条形磁铁外的三个线圈,其面积 \(S_1>S_2=S_3\),设各线圈中的磁通量以此为 \(\Phi_1,\Phi_2,\Phi_3\),则他们的大小关系是?
容易知道,每个圈内,磁铁内的磁通量是相同的,因此只需要考虑磁铁外、圈内的与磁铁内的抵消。容易发现,外面的磁通量 \(\Phi_1'>\Phi_2'>\Phi_3'\)。因此总的磁通量 \(\Phi_1<\Phi_2<\Phi_3\)。
安培环路定律¶
我们把磁感强度沿着某一条线段的分量乘以这段线段的长度,叫做这条线段的磁流。如果是一个闭合的回路,那么回路上所有线段的磁流加起来,叫做这个闭合回路磁感强度的环流。
安培环路定律指出,任何一个包围长直载流导线的闭合回路,一根电流为 \(I\) 的长直导线垂直于回路所在平面,则该回路的环流是 \(\mu_0I\)。推而广之,如果有多根电流通过闭合回路,那么考虑电流就是所有电流的代数和,环路所包围电流的正负应服从右手定则。
我们常常联立,可以用于求 \(B\)。
电磁三定则¶
这些东西挺乱的,百科很多都矛盾。问题主要集中在是手掌还是手指上面,弗莱明右手定则是手指的。现在国内很多教的右手定则(开掌)是弗莱明右手定则的变形,也就是叉乘的右手定则。
| 左手定则 | 右手定则 | 安培定则 | |
|---|---|---|---|
| 用途 | 电动机 | 发电机 | 通电导线 |
| 关键词 | 受力 | 电磁感应 | 磁效应 |
区分和记忆:
- 左手判断受力,右手判断电流。
- 「中指,食指,拇指」指代「电,磁,力」。
安培定则¶
电动机定则¶
电动机定则,又称左手定则,是判断磁场中通电导体的安培力、带电微粒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的。
-
安培力的方向
伸出左手,使大拇指与四指垂直,让磁感线穿过掌心,四指指向电流方向,此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。
-
洛伦兹力的方向
伸出左手,使大拇指与四指垂直,让磁感线穿过掌心,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,此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正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。
-
右手的左手定则
我们知道,电流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,那么电子的运动方向就是其反向,根据叉乘的性质,假设四指指向电子的运动方向,那么就应当使用右手来判断,但是这还是左手定则。
-
弗莱明左手定则
将左手的食指,中指和拇指伸直,使其在空间内相互垂直。食指方向代表磁场的方向,中指代表电流的方向,那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受力的方向。使用时可以记住「中指,食指,拇指」指代「电,磁,力」。
发电机定则¶
当只有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,无法通过楞次定律判断电流,可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。若没有构成闭合回路,无感应电流,但可以判断电势高低,手指指向哪里,哪里电势高。
感应电流¶
楞次定律¶
我们知道,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是受力的,容易猜到,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也可能产生电流。
-
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:形成闭合回路,且磁通量改变。
-
楞次定律:由于磁通量的改变而产生的感应电流,其方向为抗拒磁通量改变的方向。
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原磁通量变化,阻碍不是阻止,分析步骤:
-
判断原磁场变化。
-
阻碍磁场变化得出感应磁场方向。
-
右手螺旋定则得出感应电流方向。
-
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。
注意事项:
-
减弱但不抵消,磁场变化趋势不变。
-
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作用应当是原磁场。
-
缓慢增大磁场强度,封闭线圈在磁场中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会使其收缩,线圈收缩导致面积减小,进而降低磁通量。
感应电流与能量:磁通量变化,一定产生感应电流,产生电流就有电能,最终转化为热能,一定有能量损失。
电磁感应定律¶
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简称法拉第定律,定律指出:任何封闭电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,等于穿过这一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。
此定律预测磁场如何与电路相互作用以产生电动势,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。
或者更详细的
电动势的方向(公式中的负号)由楞次定律提供。
对于一个匝数为 \(n\) 的线圈,可以看作 \(n\) 个线圈串联,因此
动生电动势¶
我们按照磁通量变化原因的不同,分为两种情况具体讨论。一种是在恒磁场中运动着的导体内产生感应电动势,另一种是导体不动,因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,前者叫做动生电动势,后者叫做感生电动势。
这种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有相对的意义,如果在线圈为静止的参考系内观察,磁棒的运动引起空间的磁场发生变化,线圈内的电动势是感生的;但如果我们在随磁棒一起运动的参考系内观察,则磁棒是静止的,空间磁场也未发生变化,而线圈在运动,因而线圈内的电动势是动生的。
所以,由于运动是相对的,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,同一感应电动势在某一参考系内看是感生的,在另一参考系内看则是动生的。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,参考系的变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动生和感生的界限;在普遍情形下不可能通过参考系的变换,把感生电动势完全归结为动生电动势,反之亦然。
动生电动势只可能存在于运动的这一段导体上,而不动的那一段导体上没有电动势,它只是提供电流可运行的通路,如果仅仅有一段导线在磁场中运动,而没有回路,在这一段导线上虽然没有感应电流,但仍可能有动生电动势。至于运动导线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动生电动势,这要看导线在磁场中是如何运动的。例如导线顺着磁场方向运动,根据洛伦兹力来判断,则不会有动生电动势;若导线横切磁场方向运动,则有动生电动势。因此,有时形象地说成“导线切割磁感应线时产生动生电动势”。
公式推导:
其中 \(B,\ell,v\) 两两垂直,\(\ell\) 为有效长度,即首尾相连的直线距离、并在 \(\bm v\) 方向上的投影。
通过的电荷量
感生电动势¶
感生电动势是由变化的磁场本身引起的,即使不存在导体回路,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也会激发一种电场,称为感应电场或漩涡电场。与静电场不同之处,一方面在于这种漩涡电池不是由电荷激发,而是由变化的磁场所激发;另一方面在于描述漩涡电池的电场线是闭合的,从而它不是保守场。
公式推导:
题目一般会给出后面的分数部分。
电磁感应¶
旋转切割¶
一根长度为 \(\ell\) 的导线棒在磁场强度为 \(B\) 的匀强磁场中、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上绕着其一个端点旋转,角速度为 \(\omega\),则这根导线棒的电动势为
二次感应¶
在一均匀磁场中,外导线圈单棒运动,产生感应电流,从而产生磁场。如果单棒变速运动,则感应磁场也是变化的,从而内导线圈产生二次感应电流。
自感现象¶
我们在导线或导线圈中瞬间通入电流,则产生的磁场对电流本身作用,会产生一个与通入的电流相反的电流,可以认为是产生了一个反电动势或者电阻增大,表现为电流在瞬间并不是瞬间增大,而是缓慢增大。
稳定时,电感就相当于一个电阻;而当我们突然断开电源,则会在瞬间感应出与原电流相反的电流,可以认为在这个瞬间,电感相当于一个电源。
自感的强弱通常与:有无铁芯、线圈的匝数有关。
结合安培力¶
我们知道,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,我们知道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安培力,因此列出:
得到:
如果 \(L=\ell\)(导线垂直于速度),那么可以写 \(L^2\)。
容易知道,导线棒受到一个与恒力 \(F\) 反向的安培力,那么她会做一个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。
即最大速度为
结合电容器:电容器稳定时当做断路,但是如果电容器串联在加速运动的单棒模型上,则会因为棒的加速运动,电动势增加,从而产生电流给电容器充电,进而形成电流,产生安培力。
动能和动量¶
安培力做功:安培力做正功,电能减少;安培力做负功,电能增多。电能通常等于发热量,列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。
我们知道载流导线中有很多自由电子,因此当我们对导线做功使其切割磁感线的时候,洛伦兹力在导线方向做正功,形成动生电动势;洛伦兹力在导线运动方向做负功,与外力做功抵消。故总体来说,洛伦兹力并不做功,外力做功被通过若干自由电子洛伦兹力的合力,即安培力的形式转化为电能。
安培力特征:安培力做功大多拆不开,通常带入直接计算。
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,我们取一个极小的时间 \(\Delta t\),则
我们用积分的思想,就可以得到通过导体棒对电荷量即为 \(\dfrac{m(v_t-v_0)}{BL}\)。
我们总结一下求电荷量的方式:
我们假设匝数 \(N=1\),然后化简上式
已知前进的位移 \(\Delta x\) 就可以用这个方式。
同时我们还可以将 \(q\) 联立,得到
也就是说,位移长度与速度变化量是成正比的。
总体来说,末速度是一定要求或者利用的,时间通常可以通过动量定理,或者电量来求。
电动机概述¶
对于电动机,根据能量守恒:
因此,再根据一些推导,我们可以得到:
从基本原理出发,具体的原因需要从线圈开始说。
-
我们声称 \(R\) 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,而 \(U,I\) 是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。
-
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而转动。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,它同时也在切割磁感线。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,切割磁感线的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。根据楞次定律,这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要阻碍引起它的原因。在这里,引起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是线圈的转动,而线圈的转动是由电源电流引起的。因此,这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源电压的方向相反,起到了阻碍电流的作用,所以被称为反电动势。
所以,电路方程是:
两端同时乘以 \(I\),得到:
也就是说其实,
这就揭示了本质:电能之所以能转化为机械能,正是通过反电动势实现的。反电动势是机械运动和电磁感应的直接结果。
然而当电机卡死的时候,就不存在这个反电动势了,因此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加,所有的输入电能全部转化为了热能,导致发热增加。这也就是为什么电机卡死的时候,可能会烧坏电机。
总之,对于电机来说,无论其是否转动,欧姆定律肯定是适用的。只是当其转动时,加在线圈两端的电压要减掉其产生的反电动势而已。













